秉承不评价国内外任何厂家的早强母液性能单纯只从结构和性能上聊这个产品的定位出发:这种类型聚羧酸减水剂其实是针对预制构件通过结构调整而开发出来的外加剂,主要作用是提高早期强度。(实际上真能提高早期强度吗?打问号)。是不是很装逼~~~可构件种类实在太多:有要自密实不振捣的、有要低水灰比坍落度大的、有要坍落度低用水量也低的,这跟他们的构件和施工有很大关联。在这里就存在个误区:聚羧酸减水剂是保早强还是保施工?
那问题来了,抛开一切忽悠和带有商务色彩的评价。通过改变结构(增加侧链长度、缩短主链长度、适度降低酸醚比及引入早强可聚单体)制备的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真的能早强吗?答案是肯定的,效果非常非常明显吗?答案是否定的。所说的早强是哪个阶段的早强?答案是不明确的。
我记得一篇文章在表述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加入:一方面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作用提高10MPa抗压强度;另一方面聚羧酸减水剂吸附于水泥水化产物之中,影响水化产物晶体的正常生长,降低抗压强度3MPa,整体强度提高7MPa。其实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对晶型的影响最明显的还得参照石膏体系。晶型变化非常明显。
因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所谓的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似乎变成了对混凝土和易性和粘度方面更有追求的外加剂,实现和易性更好、粘度更低、浆体更柔和施工更方便,而不是强度。所以外加剂妥协了,好的施工性能下再谈强度。毕竟好的施工性能对构件的施工、表观和强度都有重要影响。
所以,还能叫所谓的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吗?普通的对和易性非常好的减水剂加点早强剂能搞定不?说不说心里都明白。
这些早强剂种类比较繁多:三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硫代硫酸钠、硫氰酸钠、硫酸钠、溴化钙、锂盐、甲酸钙或硝酸钙等等。有些还有用氯化钠、硅酸钠、碳酸钠的。有些厂家还使用石膏作为免蒸剂(水泥体系中适度提高石膏用量确实会增加强度,但增加过多安定性不良)。其实这些有机-无机物具有一定的材料适应性和掺量适应性。并且对早强的时段(24h以内,1-3d)也不尽相同。都需要系统的根据具体情况实验。但我想说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时候很低的水泥,很低的温度,加再多的无机盐也无济于事。所以很多对强度的要求都是建立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